简 介
谐振腔镜是激光器的核心光学元件,通过精确控制光的反射与透射,在谐振腔内形成稳定的光学反馈,实现激光的振荡与放大。其性能直接决定激光输出功率、光束质量、光谱纯度及系统稳定性。
核心功能
光反馈:高反射率维持光子往返振荡,形成共振。
模式控制:表面曲率与相位设计优化激光横模(如基模高斯光束)。
能量管理:输出耦合镜调控激光发射比例,泵浦镜高效导入泵浦光。
光谱选择:镀膜设计窄带反射,抑制非增益波长振荡(如锁模激光器)。
分类详解
1. 腔镜/端镜(Cavity Mirror / End Mirror)
角色:谐振腔的基础反射终端(通常成对使用)。
关键特性:
超高反射率(R>99.9%):最大限度减少腔内损耗。
低吸收/散射损耗:避免热透镜效应与功率衰减。
表面面型精度:λ/10~λ/20 @632.8nm,维持波前一致性。
应用:固体激光器、气体激光器、光学参量振荡器(OPO)腔体。
2. 高斯镜(Gaussian Mirrors)
角色:主动塑造激光横模为高斯分布(TEM₀₀模)。
设计核心:
变反射率涂层(VRM):反射率从中心到边缘渐变(如超高斯剖面)。
相位校正曲面:补偿腔内像差,抑制高阶模振荡。
优势:提升光束质量(M²≈1.1)、增强功率提取效率。
应用:高功率固体激光器、半导体激光泵浦系统。
3. 输出耦合镜(Output Couplers, OC)
角色:调控激光输出功率与腔内增益平衡。
关键参数:
透射率(T):决定输出比例(典型值:1%~50%)。
低T(1%~5%):高增益低功率激光器(如准分子激光)。
中高T(10%~30%):固体/光纤激光器(平衡效率与功率)。
最优透射率(Tₒₚₜ):根据增益介质与小信号增益计算。
特殊类型:
双波长OC:同时透射激光波长并反射泵浦波长(如Yb光纤激光器)。
4. 泵浦镜/入射镜(Pump Mirror / Incoupling Mirror)
角色:高效耦合泵浦光进入增益介质。
核心设计:
双色性镀膜:
泵浦波段:高透射率(T>95%)
激光波段:高反射率(R>99.5%)
热管理设计:承受高功率泵浦光吸收热负载(如水冷结构)。
应用场景:
端面泵浦固体激光器(置于谐振腔入口)。
折叠腔泵浦点(多通泵浦增强吸收)。
关键设计要素
参数 影响 典型要求
反射率/透射率 决定激光阈值、输出功率、腔内损耗 端镜:R>99.9%;OC镜:按增益优化T值
涂层光谱带宽 支持窄线宽激光或超快激光的宽带锁模 窄带镜:<1nm;超快激光:>100nm
激光损伤阈值 限制最大输出功率(尤其高峰值功率激光) 脉冲激光:>5 J/cm² (10ns, 1064nm)
面型精度 影响模式稳定性与光束质量 λ/10~λ/20 (RMS@633nm)
热畸变抵抗 高功率下维持光学性能 低热膨胀材料(熔融石英)、主动冷却设计
选型与应用逻辑
建腔基础:选择端镜反射率(R≈100%)与曲率(稳定腔/非稳腔设计)。
模式优化:需基模输出 → 采用高斯镜抑制高阶模。
功率控制:根据增益介质计算最佳输出耦合率(Tₒₚₜ) → 选OC镜透射率。
泵浦设计:按泵浦源波长/功率选入射镜镀膜与散热方案。
示例:钛宝石飞秒激光器
端镜:R>99.9%@700–1000nm,λ/20面型
OC镜:T=10%@800nm,宽带低色散
泵浦镜:T>95%@532nm, R>99.5%@钛宝石波段